查看原文
其他

销售菜鸟的华丽蜕变(上)

2016-09-18 张晓刚 联川生物


写在前面的话:谨以此文,献给那些想做销售,或者想了解科技服务销售生活的朋友们!
 走上销售路
      销售,这两个字,在还没有从事这个工作之前,我都觉得这辈子都不会与这个职位有任何交集。即使参加了工作以后,我还是一个当众发言会脸红,遇到生人不知道怎么开口的人。尤其是遇到漂亮女生,就更是哑火了。销售员,我一直认为是能言善辩者的专利。因此,毕业后,一直没有考虑销售这个职位。

在前后经历了两份生物类公司的研发生产工作之后,我进入了第三家公司——一家号称世界500强企业的生命科学分部。这份工作是我经历过的最清闲的工作。工作很“稳定”,朝九晚五,几乎不用加班,没有业绩压力。定期会有各种福利发放,医疗费用90%可以报销,员工子女的医药费可以报销一半,属于真正的“适合养老的公司”。相比于原来的工作,工资也不算低,于是我打算一直在那里干下去。毕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,总不会倒闭吧。


     
的确,世界500强的公司不会倒闭,但可能会——搬迁!在工作了10个月后的某一天,当我正计划着在这座城市买房、定居、娶妻生子的时候,公司负责人在几百位员工面前宣布:公司从即日起整体搬迁……


       于是,我再次走上选择职业的道路……

在经历了三份工作,再面临择业的时候,我不得不要求自己慎重考虑,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职业发展,不只是养家糊口那么简单。于是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:研发方面,自己虽然研发出几个产品,但研发的过程过于痛苦,关键是自己研发方面的天分不足。之前在科研服务的工艺改进方面做出过优秀成绩,但是这样的职位并不好找。那么,难道我只有第三条路?销售,了么?

不得不承认,当年自己做销售是逼不得已,一方面研发和生产已经证明不适合我,另外一方面,进入而立之年的自己在经济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。听说销售是可以赚钱的职业,也许这条路可以试一试。说白了,我就是冲着赚钱去的,没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。


和几位从事销售的同学交流,大家帮我分析了生物相关销售的分类及特点:

1) 科研服务:成单周期短,利润低,但可以快速看到效果。2) 仪器销售:周期长,利润高,半年不开张,开张吃半年。3) 医药代表:用陕西话讲,需要把“心瞎”了,才可能做好。

医药代表的职业性质与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不一致,直接放弃。于是分别投了科技服务和仪器销售的岗位,经过了多家公司面试,最终选择了联川生物。选择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是本来就在杭州,不用到另外的城市重新适应。另外一个主要原因,联川有外资背景,当时就具有超过20项国际专利(现在就更多了),由于自己之前的几份工作都有外企背景,多少有一点情愫在里面。

当我告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我要做销售的时候,大部分人都不看好。不过一位在外资银行工作的教会朋友非常支持我,说:“世界500强的CEO要么是做销售的,要么是做财务出身的,你好好干,销售锻炼人的速度很快,加油!”我一直很感激他。我觉得,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非常重要,我也是因为和他交流比较多,后来成为马拉松爱好者,当然这都属于题外话了……

就这样,从此我踏上了销售之路


  做销售的准备

2013年1月1日,我入职杭州联川生物(美国LCSCIENCES),成为一名销售菜鸟。

在经历了理论培训后,我仍然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高通量技术(主要是芯片、二代测序和蛋白质组学iTRAQ,当时代谢组学平台还没有引入)一头雾水。大数据,即使对于有生物背景的人而言,也是一个硬骨头。如今,有新销售在培训期间会说,感觉学习这些知识很难,我说,这个是正常的,如果你觉得简单,那就不是高通量技术了。


自己如果不清楚,怎么给客户介绍产品呢?我的解决方法是——硬着头皮学。

为了掌握实验知识,我主动要求到实验室学习。如今依稀记得林彬给我讲文库构建的知识,殷楠楠给我讲样本准备的细节。当时我们的技术总监郎秋蕾博士有时候也到实验室,提醒我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她请教。当时公司出了每个产品的产品手册,我看了有不清楚的就请教同事,基本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。大概经历了三周时间,基础知识算是掌握了皮毛。

当时市场部主管吴鹏的话我依然记忆犹新:销售一定要掌握理论知识,不一定要特别详细,但是需要比客户掌握的早一点。我将产品手册、单页上的案例都学习了一遍,以防止在客户询问的时候回答不上来,后来的结果证明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
准备知识还是其一,我想每个销售在入职前期都看了相关的书籍,给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是《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》——一本讲销售原则,而不是销售技巧的书。我很荣幸在做销售之初就遇到这本书,这本书以耶稣时代的故事引入,与我的信仰非常契合。这本书我读了3遍(推荐有兴趣的人可以读一下)。

利用周末的时间,我将销售的产品手册、单页、海报、名片等整理好,便于每天随时取用。当然还有其他的准备:我专门买了level 8的背包,准备了一系列精美且便于携带的记录本(做销售三年后我统计了下,用了超过10本),精美的圆珠笔,几套衣服和鞋子。规定自己每天出门前必须洗头刮脸,不穿没有领的衣服,在见客户之前必须檫皮鞋,等等。


     (做销售三年多,用掉的本子)

当我清理完头发,穿上新衣,背上背包,站在镜子面前,看着自己,内心的恐惧开始袭来:你真的要去做销售吗?你能坚持多久?你确定见到客户不会脸红?客户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怎么办?保安不让你进门怎么办?客户要赶你出门会不会很没面子?你能过试用期吗?签不了单子怎么办?你的收入可能只有基本工资?现在还有退路吗?……

我相信这样的情景在每一位销售的身上都出现过,有人选择坚持,有人选择放弃,每一种选择没有对错之分,因为销售并非是每个人都适合的岗位。在这样的情景下,我想起了《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》中主人公海菲的一句听起来很鸡汤的话:“只要决心成功,失败永远不会把我击垮”。


     
于是我忘记一切恐惧,走出了拜访的第一步!

 进入市场

第一次到市场,拜访的单位是中国计量大学(当时叫中国计量学院)。

当时春节刚刚结束,我早早结束了假期,去拜访客户。我知道做高通量实验的客户大部分是老师,学生比较少,但是为了能够建立信心,我选择先拜访学生。

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楼层共五层,我上下走了三四遍,就是不敢敲门。每当要敲门的那一刻,恐惧感油然而生,似乎开门见到的会是洪水猛兽,好几次已经鼓足了勇气,但最后还是止于门前。

从8:30-10:00,我所做的事情,就是在楼层之间来回走动,看楼道里的单位、课题组介绍,想着进门后第一句话怎么开头,如何切入主题,介绍我们的产品,使客户感兴趣。与此同时,貌似每一个人都在关注我这个不速之客。我来回上了两次厕所,打了两次开水,给自己找不去敲门的理由。

 
      时钟指向10:00整,我已经进来一个半小时了,一个客户都没有交流,一份资料都没有发出去。我安慰自己说:今天来先了解一下单位的布局、研究方向就可以,以后还有机会。但反过来又想:第一步必须踏出去,今天的事情不能拖到明天。在楼道的座椅上挣扎反复之后,我选择敲开一扇研究生学习室的门。

学习室里面有几位学生,于是我将已经背诵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自我介绍用语讲出来,并询问对方是否有需求。竟然有一位学生对转录组测序感兴趣,在攀谈中了解到,他的导师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。前后的交流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时间,后来那个学生也给我介绍了他的师姐,攀谈中了解到竟然是陕西老乡!

交流过程中,我将交流的相关细节全部记录在记录本上,并不断与对方确认我的理解是否与对方的描述相一致。在拜访结束后,要了电话和邮箱,并拿到了他导师的电话。晚上,我给那两位学生分别发送了邮件,并将他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邮件解答。直到现在,在交流中全程记录,晚上给客户发邮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这样的习惯在后期项目越来越多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
第二天,我电话联系了学生的导师,并获得了见面机会,交流过程持续了40分钟左右。老师问到的问题有些没有答上来,于是承诺次日给予解答。后来这些问题通过查资料,咨询技术人员获得解答,以邮件形式发送给老师。

中国计量大学的拜访,建立了与客户交流的一点点信心,也使我意识到,大部分老师和学生是很友好的,销售如果能够为对方提供知识,对方不会拒绝。遇到问题并不可怕,不要不懂装懂,不清楚的问题坦然承认自己不知道,然后承诺解答的时间,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后给客户反馈,最终得到解决就可以。

就这样,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持续拜访客户的经历之后,原来的自设的一些恐惧感慢慢减少,自信慢慢建立起来,不再容易脸红,理论知识在与客户交流过程中,以及晚上查资料,向技 52 29765 52 15535 0 0 3897 0 0:00:07 0:00:03 0:00:04 3897术人员咨询过程中迅速积累起来。

(未完待续)

张晓刚(销售总监)丨文案

黄蒙慧丨编辑
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
联川2016秋季巡讲,即将火热开幕!回复“日程”,查看具体讲座日程信息!



回复“礼物”,马上报名参加开学季送好礼活动!


 

 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